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追求自由與傳統框架的矛盾衝突

我們在成長過程及日常生活中,都被套入大大小小的框架內,例如對自身性別的肯定、異性婚姻的觀念、遵守法律的精神,還有尊師重道、孝順父母等一大堆做人態度,這些框架可能來自宗教,可能來自家庭教育,可能來自法律等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自由,例如自身性別是與生俱來的,自己不可以改變,死亡是自然的事,不可自己決定何時死亡,但近年一股自由風的刮起,很多傳統價值觀被受衝擊,很多故有框架正被打破,例如同性婚姻、變性、安樂死等。

而傳統框架背後,可能是教會、父母長輩、政府、法院等組織及個體,於是自由風對框架的衝擊,不單是衝擊框架本身,也會對其背後的組織及個體產生質疑及對抗,例如近期伊朗出現的街頭抗爭,就是與傳統宗教領導對著幹,歐洲很多國家通過同性婚姻、安樂死、吸食大麻合法化等都推翻很多教會的傳統價值,甚或一些漫畫創作,打著創作自由的旗號,卻侮辱了伊斯蘭教或別國,引發一連串恐襲及國際糾紛,近期我們香港的反修例運動中,年輕人在校內圍堵老師,與父母割席等彼彼皆是,違法堵路私了更被視為對自由民主的追求,挑戰政府及法院的權威,以上都反映出新一代正在打破傳統框架的好例子。

但我們不可以一面倒說著新一代的錯,上一代建立的框架實質上正在崩壞中,國際間的資源分配不均,社會貧富懸殊,教會發生接二連三的風化醜聞,各地政府的貪污腐敗,法律執行上的不公,部分學者及長輩的迂腐或自身的道德淪亡,框架內的既得利益者不斷地濫權斂財,他們已失去新一代的信任,對其建立的制度及框架,更被視為枷鎖,牢牢鎖著年輕一代的思想空間及自由,感覺被逼迫,被打壓,在反建制,反菁英的情緒下,民粹主義抬頭,於是便出現了如此紛亂的世代。

在現今紛亂的世界中,有人鼓吹大清洗,要再教育年輕世代,但制度崩壞,既得利益者的剝削下,怎叫人能安穩地活在崩壞腐化的框架下?而新世代激進地推倒框架的同時,焦點只放在破壞,看來亦沒有細緻規劃怎樣重整未來,最可悲的是,不妥協,不讓步的態度,令建制與新世代各走極端,互不信任,無法和平地共同調整框架的鬆緊,一邊要堅守,一邊要打破,最後必然是「攬炒」,而攬炒不一定只是社會不穩或經濟衰退那麼簡單,畢竟抗爭不只出現在各國之內,而更是各國之間,戰爭也是攬炒的其中一個選項啊!


網絡製造恐慌

這幾天我分別和廣州、中山及深圳的朋友在微信中討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物資供應的影響,發現內地沒有像香港般出現搶購廁紙、紙巾、洗手液、漂白水、食米等物資,而上星期,新加坡也出現搶購物資潮,為何被視為較先進、較文明的香港及新加坡會出現恐慌,反而內地民眾表現相對冷靜呢?我覺得主要分別在於政府對網絡監控的鬆緊程度有所不同,上星期我一位內地朋友的微信被官方停用,原因是「微信帳號因存在騷擾/惡意營銷/欺詐等違規行為被臨時限制登錄......」雖然朋友說她沒有發放這類資訊,但可見網絡被受嚴密監控,但在嚴密監控下,假新聞、假消息不能在短時間內散播,才不會引起民眾恐慌,在香港,我每天都收到大大小小的假新聞、假消息,說著都是中國停止供應物資給香港或封城停運等消息,儘管有多無稽,很多人總會選擇相信及盲目轉發,引發群眾恐慌。

很多香港朋友討厭在內地不能上Facebook、Youtube、Whatsapp等軟件,用微信等內地開發程式,又怕被監控,失去言論自由,但觀乎今次市民面對疫症的態度,似乎大家要在言論自由及維護社會穩定間要作取捨,我的看法是,如果在恐慌中擁有言論自由,那言論自由反成為散播恐慌的工具,特別在網絡資訊爆炸的年代,尤其可怕。

不過,看看中港兩地股市,恐慌並沒有出現,且天天只升不跌,我估計在香港活躍於股市的,已不再是香港人了。

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被忽略的一群

近期傳媒製作了很多人物探討節目,聚焦在反修例抗爭者,在這兩個星期醫護發起罷工「救港」,傳媒焦點就放在罷工的醫護,專題訪問及深入了解抗爭者的心態,這都是傳媒應該要做的,亦應該為抗爭者發聲,讓當權者更認識問題根源,但有沒有人發現我們這群非藍非黃的群體存在?在幾千個醫護罷工的同時,有沒有人去理解為何還有幾萬個醫護謹守崗位?當大家一面倒去報導抗爭的一群,反而忽略了我們,忽略沒有參與及反對抗爭者,大家真的認為我們這群人是沒有思想行屍走肉的彊屍?真的沒什麼探討的價值?


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

第五權逐漸侵食第四權

冠狀病毒疫情嚴峻,在全球抗疫之際,香港社會繼續內耗,人心惶惶,到處都是人龍排隊搶購口罩,這兩天就連廁紙、衛生巾都要搶,網購口罩騙案不斷,還有賊人搶掠及爆竊,為的都是口罩,醫護罷工,以病人權益脅迫政府封關,而政府又誓不低頭,雙方僵持不下,更糟的,有人天天散播謠言,引發恐慌,今趟我欣賞部分傳媒的表現,例如NOW新聞,立即查證並澄清謠言真偽,可是,我見到的是網民隨之而來的攻擊,以染藍、維穩等指責NOW新聞,我身邊亦有人幫助澄清網上謠言,也遭圍剿,為何假新聞及謠言可以令人深信,反而傳統媒體卻被人唾棄呢?我有以下觀點︰

1. 感性煽動戰勝理性報導
網媒或網上謠言許多均能捉緊人的情感,了解讀者恐懼什麼,憎恨什麼,報導就從放大恐懼及仇恨情緒的方向出發,自然可以撩動人心,就近期社會事件影響,只要報導的新聞,是不利於政府及中國的,必定引來大量香港讀者認同及轉發,而傳統媒體以報導真相為先,自然引發不起讀者情緒,且被質疑背後為政府維穩的目的,最後感性戰勝理性,謠言戰勝真相。

2. 先入為主
今時今日,網上新聞經網絡快速發布,在分秒必爭之際,用了多少時間查證核實,我抱有懷疑,而傳統新聞需要查證核實,發報時間較遲,當民眾一早已接收到網傳消息,已先入為主,並不斷轉發,之後再接收到傳統媒體的報導或澄清,反而不相信,久而久之,傳統傳媒失了先機,最終或被唾棄、甚或被侵食,放棄求真精神。

一個很好的例子,近日在網上瘋傳武漢屠城,很多網民都深信不疑,但從理性角度看,為何傳統傳媒沒有報導?畫面斷斷續續,是否經過修剪?而最緊是,屠城動機何在?武漢一千萬人,怎樣屠?為什麼要屠?為何沒有大陸朋友跟我說?今時今日怎樣封鎖所有資訊?如果可以,為何這個人可以當街拿起手機拍攝屍體?......我會覺得,影片未必是偽造的,但拍攝背景未必與疫病有關聯,當出現十萬個為什麼,你就不會被假新聞影響,但只要你以仇中或恐中的情緒先行,你一定第一時間毫不猶疑地相信,如果有傳統傳媒或官方及後澄清,你都不會相信,但這是我們面對新聞的應有態度嗎?

總的來說,近大半年人人都說起「人性」來,人性離不開感情,當感性與理性對著幹,造謠散播假新聞者只要捉到民眾感情及心理狀態,自然可以掠奪群眾的眼睛及耳朵,主導群眾思想。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抗日戰爭小故事

這是發生在二次大戰一個中國小鎮的小故事,當年國民政府貪污腐敗,沒有足夠粮餉供給小鎮軍民,一天,日軍打到來了,在雙方對峙之際,部分國民軍堅決罷戰,原因是中央政府沒有提供足夠的裝備給軍隊,而且不滿國民政府在戰爭中沒有好好把關,令日軍步步進迫以致現在日軍兵臨城下,要求中央政府提供精良武器及裝備,並派援兵增援,才肯戰鬥,激昂地說著罷戰只是為了令中國長遠能戰勝日本,保護人民,而鎮區人民聽後亦紛紛響應,支持軍隊罷戰,以迫令國民政府認真對待,鎮區的排長心知國民政府敗壞,且沒有時間等待國民政府回應,靠國民政府不如靠自己,勸各軍民緊守崗位,拼死與日軍一戰,大家還可有一線生機,臨陣內訌,只會讓日軍有機可乘,最後只會令全鎮生靈塗炭,可是,在民情洶湧之下,大部分軍隊罷戰,翌日日軍趁機施襲,排長只好帶著餘下緊守崗位的士兵,與日軍拼死一戰,以寡敵眾,最後全軍覆沒,日軍入城大肆搶掠及屠殺人民,鎮區失守,而罷戰的軍人,亦不知去向,故事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