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土豪與富豪的分別

我們中國人受盡百年屈辱及貧窮所煎熬,因而產生了明顯的自卑感,近年乘著大國崛起之勢,我們的同胞開始因自卑變成自大,變得囂張傲慢,甚至目中無人,早陣子乘直通火車上廣州,一名男子拿著一部名貴手電,充分發揮其音響之勁力,玩電子遊戲,加上孩子們的玩樂聲,弄得車廂內人聲鼎沸,我禮貌地勸那位男子可否靜一點,竟換來惡意相向,叫我把孩子的音量收細才跟他說,那位男子跟友人(一群高貴的女士)一身打扮光鮮,就算不是大富大貴,環境都應該不錯,可惜,有富人的外表,卻沒有富人應有的修養,金錢不是用來炫耀的,炫耀財富只是突顯自卑,內心深處沖積著怕人家看不起的恐懼感,窮人看你,你是神憎鬼厭凡的吸血鬼,富人看你,只笑你是無知的土豪,所以人富起來,更要有修養,更要謙卑,才值得人尊重,否則,任你怎樣白手興家,都只是一個自卑無知的暴發戶而已。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勿做仕途上的唐吉訶德

李嘉誠常常都叫人買樓要量力而為,做人做事亦然,朱克伯格創辦FACEBOOK,馬雲創立阿里巴巴,沒錯,他們的理念不是什麼複雜事,一切來得很基本,不過創立的過程一點也不簡單,人往往只看見他們的成就,計算他們的財富,但又有幾多人看見他們的付出,計算他們犧牲了幾多?更重要的,就是他們的領導能力及其團隊的才能學識,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可以達到今天的成就,所以勿把自己看得太高,把人事看得太簡單,幹一些自己力有不逮的事,枉費自己時間、金錢、精力。人要有理想,有力而為之就是理想,力有不逮而硬闖不是追求理想,而是幻想,勿做仕途上的唐吉訶德。

考古不是用來為國爭光的

中日韓對櫻花的起源爭論不休,其實又是面子之戰,與其考究其起源的國家,不如考究其起源的地方,因為在歷史洪流中,同一地點出現過很多國家,拿破倫、希特拉曾橫掃歐洲,那所有當時出土的古物或考古發現都屬法國和德國麼?又怎能以今天國家的疆界來衡量某某物種的起源?考古是一種探求真相的學問,不是用來為國爭光的,大家不要搞錯。

在嚴格執行既定的程序下也要求變

在日常公司運作中,不同部門有不同的程序,有些同事會跟足程序,做好每個細節,做法本無問題,可是,日子久了,程序指引會過時,一味死跟故有的程序便會出問題,其實程序往往都是基於一些指引(GUIDELINE)訂定出來,而工作指引本身是建基於一些目的,例如要令客戶本意度提升,或要多賺錢等等,人是活的,程序是死的,死跟程序做事的人跟機械人沒兩樣,隨著科技的急速發展,客觀環境也隨之而急劇改變,再沒有一個程序可以恆久執行而沒有問題,所以執行程序者每日也要思考,反省程序背後的理念,才能持續改善營運,達到公司想要的效果,我最憎恨的就是那些為免責而嚴謹執行程序者,每每有問題都跟你說:「問題不在我,我已經跟足公司的指引及程序啦!」如果執行者無需動腦筋,那份工作還要人來幹嗎?這類人只是會行會走的行屍而已,可以不要。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沒有永恆,才有珍惜


當你有無窮無盡的金錢,你會變得揮霍,當父母、愛侶為你不斷付出,一切就變得理所當然,你不會珍惜他們的存在,當生命沒有盡頭,生活會變得靡爛而沒有意義,所以,沒有永恆,才有珍惜,讓我們今晚熄燈一小時,提醒自己地球資源也是有限的,潔淨的食水,清新的空氣,並非必然的,也要你我的珍惜。

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K-POP由公式化走向多元化

在2013年我曾經批評K-POP只是依著一條銷量成功的單一方程式去走,恐怕韓風一迅即逝,但兩年來又起了變化,改變了我的睇法,出現了AILEE等一類的實力派歌手,AKMU的興起更一反俊男美女的傳統,音樂正走向多元化,而且國際化,似乎K-POP還有一大段時間雄霸亞洲樂壇。


新聞及言論自由一談


無國界記者發佈了2014世界新界自由指數,香港排名由2010年的34位跌至2014年的61位,中國更跌至接近包尾的175位,連一些發達國家的新聞自由都有被收緊的現象,情況令人擔憂,不過我憂的是傳媒近年對新聞自由的演繹好像過了火位,常常出現新聞界維護公眾知情權及當權者維持社會安全穩定之間的角力,我不排除有些獨裁國家是以控制傳媒來鞏固自己的勢力,作為新聞工作者把社會的陰暗面及真相揭露,當然是不畏強權,執行著社會公義的表現,值得敬佩,可是,有些傳媒往往以公眾知情權為由,以捍衛新聞自由為盾,四處搜抓瘡疤,在雞蛋內挑骨頭,我近期看見一篇對某公營機構高層的報導,報導中對這位高層「作」了很多批評,描述其屬下的機構運作有幾荒謬,我有幸與知情人士接觸,才知道實情是剛剛相反,有關人士及政策背後的理念全被記者歪曲,有些事實的真相卻被隱藏,記者寫的不是要引起社會關注其核心問題,好像刻意要製造社會的不滿情緒,就好像近年大家都在各大傳媒所看見的,聽見的,都是「我們的政府及高官有幾腐敗,幾冇用。」在西方社會,當傳媒覺得嘲弄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是新聞自由或言論自由的彰顯,有否想過對人家的文化宗教應有尊重嗎?傳媒政客在譴責暴力事件的同時,有否研究過極端思想的根源嗎?我們當捍衛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同時,記者們有否真的投放多一點時間,多一些角度去認識事情的真相?在顧及新聞自由的同時,是否也要平衡公眾安全,社會穩定、對人家的尊重嗎?我支持傳媒應有監察政府的角色,但傳媒也要有正確的使命,對事件要有深入的研究,找出損害公眾利益的真相,而不是以激起民憤為目的,你們也有教育公眾的使命,小心誤導公眾。

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Charlie Hebdo遇襲的反思

Charlie Hebdo遇襲慘案,令人恐懼又憤怒,當大家哀悼死者及怒斥恐怖份子的同時,也應要自我檢討,在自由的角度去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的同時,是否不知不覺間把自我的價值觀強套在人家身上?變成人家眼中的傲慢?當以言論自由為盾不理人家的斥責時,暴力衝突由此而起,往往釀成如此慘劇,這個世界有很多宗教狂熱份子,行事激進,甚至妄顧生命而去殺戮,但我們也不可以成為自由的狂熱份子,不去尊重人家的宗教文化,「自由」地去踐踏人家至高無上的先知,早在2011年Charlie Hebdo的漫畫'100 lashes of the whip if you don't die laughing"已經引發連串風波,報社被氣油彈襲擊,其實一切早有先兆,災難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