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2018世界危機 (四) - 資金自由行
十多年前的自由行政策,令香港零售業在SARS陰霾下絕地重生,亦因爲其他亞洲國家及歐美各國也想撈一筆,紛紛放寬中國遊客的入境限制,當港澳再不是中國遊客的唯一選擇,港澳旅遊零售業即受衝擊,資金流向跟自由行一樣,這幾年香港股樓齊升,皆因有十三憶人口的投資需求所致,中國這數十年間製造了不少富豪,多了錢,就要找尋資金出路,在未來會有兩個可能性推倒香港股市及樓市,一是中國政府嚴控走資,避免資金外流至國外包括香港,在前幾年已在澳門發生過,嚴重打擊賭業發展,二是開發國內投資工具讓國內資金有出路,例如整頓A股市場及債市,一則避免資金外流,二則可以搞活中國融資市場,近年國企慷慨派息,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亦高了,我深信是國策需要,還有,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政策及亞投行等推動下,証明中國政府並非完全禁止資金流出,相反,是要有監控的流出以投資國外,當國內資金有其他出路,香港資產的投資價值就會減退,香港資產泡沫亦難免爆破。
2018世界危機(三) - Fintech危機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我們需要的是辦法,而不是睇法
在政治、社會、經濟以致個人的工作、家庭上,我們都會遇上林林總總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大家提出辦法多於睇法,發表睇法本身不是問題,人人都有發表言論的自由,可是,近年出現一種歪風,就是一有問題出現,大家只會發表自己的睇法而沒有提出可行的辦法,而提出辦法者,又往往被很多的睇法打壓,說這樣不行,那樣不是,最不幸的,這些所謂很有見地的有睇法的人又可以找到一群追隨者,繼續興風作浪,更動不動興師問罪,惜日愈有辦法的人,愈會受人欣賞,受人尊崇,現在,你愈有辦法解決問題,反過來受到愈多的批評,愈多的挑戰,到最後,實幹的人被迫退下來,剩下來的問題,就只有無窮無盡的討論、爭論,而問題依然,繼續退步。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泡沫正常化
七年前我預計樓市泡沫即將爆破,七年過了,政府又話增加土地供應,又推出什麼雙辣招,樓價繼續急升,公屋售價可以推高到$15000一尺,美股屢創新高,港股今年累計已升5000點,大時代即將重臨,理應百業興旺,但眼見四周,薪金加幅追不上通漲,貧富懸殊日漸嚴重,上回我亦提到,年青人的上游機會愈見狹窄,什麼價值投資法,已不合時而,2008年美國帶頭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製造大量財富,可是,才富只流入銀行家、資本家的少部分人手中,他們把財富投放在股市樓市,造成資產泡沫,令其有升冇跌,扭曲經濟循環,我都不敢預計泡沫何時爆破,因為泡沫經濟已正常化,又或正常經濟已泡沫化,難以摸透,怪不得巴菲特的巴郡今年的業績也要遜預期啦!祝大家好運。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顧問應該是來解答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今天很多大公司都會聘請顧問,我也有幸一嚐顧問的滋味,不過我覺得,今天的顧問往往來找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當然,解決問題也要先找到問題的源頭,但問題往往不需要顧問們大費周章,抽絲剝繭去找尋,其實簡單地問在職人員已知道問題所在,甚至他們都了解問題根源在那,不過無暇解決,或有更重要的事要優先處理,如果同事們連自己遇到什麼問題都不知曉,老闆要找的不是顧問,而是新的僱員,取締現有無能無知的僱員,而顧問的使命應該為公司及職員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找人家的麻煩來証明自己的價值。
續談貧富懸殊及上游機會
上回談到貧富懸殊,其實今天的貧,比幾十年前已不太貧,甚至可說是富裕,當然,今天的富,已比惜日富貴很多,甚至太多,所以,今天的貧者比惜日的壓力大了,惜日我們貧窮,有工作便努力去幹,什麼自尊,什麼尊嚴都可以放下,居住板間房、籠屋也不是問題,有部分人是認命,也有部分心知此乃努力向上爬的代價,沒有包袱,回望今天,我們工作要講自尊,要有BALANCE OF WORK LIFE,要子女入讀名校,參加遊學團,年年要換新款電話,約友人吃飯也講究MEAL EXPERIENCE,一句辛苦搵來志在食便花了數百元以至千元一餐飯,我們好像失去了故人的鬥志、堅忍、刻苦、韌力等等特質,不肯放下身段,不肯卑躬屈膝,自尊的包袱反而窒礙自己的上游機會,所以在抱怨富人壟斷機會的同時,大家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真的努力過,有否節儉空間,創富要有資本,但資本往往是靠自身的毅力,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只要有上游機會,貧富懸殊不是問題
前天天文台在近下班的時間掛上八號風球,市民都因趕回家而造成大塞車,今早乘小巴上班,前坐乘客與司機搭訕,提到天文台要遷就股市才等收市後掛八號風球,司機亦和議乘客的睇法,更表達政府怕得罪富豪,處處都要以貧苦大眾遷就富貴小眾,近年社會仇富的心態衍生,小市民往往把社會民生問題都歸咎於地產霸權,大集團壟斷,令貧富差距愈拉愈闊,
我也有同感,不過,六、七十年代香港貧富懸殊可能更嚴重,但窮人對富人只有一分羨慕,也會有妒忌的時候,但還未至於仇視,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其實,上游機會才是關鍵,惜日香港,只要努力及節儉,搵兩餐不是問題,再努力再節儉,可養妻活兒,更努力加點膽識及智慧,不難闖一番事業,我媽媽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在惜日社會,窮人也可一躍而成為富人,貧富有差距,但沒有壁壘,創業機會處處,但回望今天,我們為了供樓,要為地產商做一世奴隸,為子女要拼命工作,任創業者有幾雄圖大志,也被業主加租而毀了多年心血,社會上游機會愈來愈窄,窮人追求創富的理想落空,亦不甘於做富人的奴隸,仇富變成一種普羅大眾的主流心態,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在共產思潮冒起的年代也是這種狀態令社會動盪劇變,要和諧,先要了解問題的關鍵。
我也有同感,不過,六、七十年代香港貧富懸殊可能更嚴重,但窮人對富人只有一分羨慕,也會有妒忌的時候,但還未至於仇視,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其實,上游機會才是關鍵,惜日香港,只要努力及節儉,搵兩餐不是問題,再努力再節儉,可養妻活兒,更努力加點膽識及智慧,不難闖一番事業,我媽媽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在惜日社會,窮人也可一躍而成為富人,貧富有差距,但沒有壁壘,創業機會處處,但回望今天,我們為了供樓,要為地產商做一世奴隸,為子女要拼命工作,任創業者有幾雄圖大志,也被業主加租而毀了多年心血,社會上游機會愈來愈窄,窮人追求創富的理想落空,亦不甘於做富人的奴隸,仇富變成一種普羅大眾的主流心態,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在共產思潮冒起的年代也是這種狀態令社會動盪劇變,要和諧,先要了解問題的關鍵。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國家身分認同與六四悼念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強國尚欠一個考驗
這些年在中國內地工作,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因炒賣富起來,甚至看見很多財大氣粗的同胞們,在國內外都招搖過市,急不及待彰顯著他們的財富,目中無人,全世界好像圍著中國轉,當今的中國,就像一個妙齡少女,有一群俊男拜到在石榴裙下,不愁寂寞,但是,路愈是平坦,愈是康莊,走路的人的警覺性就愈低而反變得危險,財富得來愈容易,愈是經炒賣而不勞而獲,經濟基礎就愈脆弱,今天我國的GDP增長動力,動聽一點是內需帶動,內藏著是房地產炒賣,高風險金融產品投資,逐漸與出口帶動,工業生產帶動,社會供求等健康經濟運行脫節,若中央不加大力度調控,恐怕會有一場金融風暴來襲,外國正虎視眈眈,靜待著一個沈於逸樂的巨人倒下,重奪世界的中心點。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