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DNnHipMYQyr3uXYz7nE1WKwS8UEu2mRAP1ZKEMas8wveLZrNVdTQqo8jQxB8A2fMCpHE5CxcToKoDAcX-Cu8iAdB5X3X_cLuUKJLEaySpRg8rzVe_LLLix5I4xzus-og-OHYB-ps55LKI/s320/10407062_617181665058630_359173715156762495_n-650x487.jpg)
50年代以前的香港,香港相對中國,經濟、文化事業不及上海興旺,直至1949年內地解放,中國尤其上海文人、藝術家、工業家、企業家等大量湧入香港,造就了香港工業及文化領域的高速發展,但新移民還是有著過客心態,中國仍是他們的根,在六、七年代的香港,國語時代曲和國語電影當道,可見當時的香港人還是受著中國及台灣文化影響,同時,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香港亦受西方文化影響,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響下,香港本土文化逐漸形成,而且當時的中國及台灣都處於鎖國的階段,香港在大中華區的地位特顯,經濟文化在80年代騰飛。
在97回歸後,香港正式回歸祖國的懷抱,在地理上香港是中國不可劃缺的一部分,可是,在心理上,香港的本土意識已和祖國切割了,中國近年的社會經濟發展雖然突飛猛進,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內地人一些不文明行為,政府的貪腐問題等,當香港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對此等問題不會包容,在一些人鼓吹恐中及仇中的意識下,香港人亦不難被煽動反抗中國。
隨著上一代的年華老去,中國的根也漸漸變得模糊,甚或消失了,到我們這一代及下一代,本土主義抬頭,而這種本土主義在近年變得極端排斥中國,這正威脅著中央及特區政府的管治,反抗力量愈大,打壓的力量也愈大,在這場鬥爭中,恐怕香港失的比得的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