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擴闊了視野,卻放棄了深度理解


互聯網帶來了資訊爆炸的年代,一機(流動電話)在手,看似能掌握天下資訊,互聯網的確拉闊了我們的眼界,從流動裝置上,我們能攝取不同國家、不同角度的資訊,但由於我們的時間仍然維持一天24小時,儘管現代人急劇縮短睡眠時間,也接收不下大量資訊,於是不知不覺間,我們開始犧牲了深度而擴闊橫向接收更多的資訊。

網上的新聞報導再不像以往在報紙上的大篇幅,由幾千字縮減至幾百字,甚至直播短片,讓讀者更快飽覽新聞內容,像我這般的Blogger亦被Youtuber所取締,因為以影片傳遞訊息比文字更直接,更生動活潑,更吸睛,大家好像連花兩小時看一齣電影都覺得浪費時間,片長10多分鐘的微電影隨之而興起,大家再沒有時間靜靜的,集中精神的聽音樂了,聽音樂都只是在乘車時充塞一吓聽覺而已,而書本這種物體,早已經被丟進堆田區了,還有多少人會細味文字這種東西呢?

這樣,問題就來了,為了遷就讀者或觀眾的耐性,我們接觸的任何資訊都開始變得片面,缺乏深度,沒有深度,何來質素?再者,當讀者及觀眾都心甘情願地犧牲了深度,會變得膚淺,一個Twitter,一個IG post,幾句說話,足以影響全世界讀者的判斷,在個人修養方面,無暇細味電影、歌曲及其他藝術作品,令思緒得不到沈澱,失去對人生的反思機會,令心靈空虛,容易墮入迷失,絕望的深淵。

大家不如趁著疫症,足不出戶,靜下來細心的聽一首歌,看一齣三個多小時的星際啓示錄或鐵達尼號,讓自己寧靜地細閱一本書或一份報紙,又或什麼都不幹,坐在梳化上讓自己沈思,回望過去,思索將來,甚或發獃都可以,好讓自己重新投入有深度的生活。

沒有留言: